痔瘡是肛墊發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團塊,其外觀因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通常,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大類。
1、內痔一般位于肛門內部,不易直接觀察,但在嚴重時可能脫出肛門外,呈現為紅色或紫紅色的腫塊,表面可能伴有出血或糜爛。
2、外痔則位于肛門周圍皮膚下,常表現為突出的腫塊,皮膚覆蓋,顏色與周圍皮膚相近或稍深。外痔可進一步分為血栓性、炎性、結締組織性和靜脈曲張性四種,其中血栓性外痔常因皮下血管破裂形成血栓,呈現為突然出現的劇痛性腫塊,顏色可為紫藍色;炎性外痔則因感染或刺激導致紅腫和疼痛。
3、混合痔則兼具內痔和外痔的特點,是在同一位置的內痔和外痔通過靜脈叢相互融合形成的,因此其外觀可能同時表現出內痔和外痔的特征。
在治療方面,可根據痔瘡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方法。常用的藥物包括草木犀流浸液片、地奧司明片等,用于改善靜脈循環,減輕腫脹和疼痛;外用藥物如復方角菜酸酯栓、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可直接作用于患處,起到消炎、止痛、促進愈合的作用。對于癥狀嚴重或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還可考慮手術治療,如外剝內扎術、痔上黏膜環切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