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結石尿出血可能是結石損傷黏膜、結石嵌頓在尿道、尿路感染、尿路梗阻、腎結石等原因引起的,一般建議及時就醫,進行針對性治療。
1、結石損傷黏膜:
若患者長期飲水量少或出汗較多,尿液濃縮,尿液中鈣、草酸、尿酸等濃度升高,可能會形成尿結石。在移動時可能會損傷尿路黏膜,從而導致出血。
2、結石嵌頓在尿道:
若患者尿道存在狹窄,導致尿道結石形成后不能正常排出,而是停留在尿道某個狹窄部位,可能會導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腫,嚴重時尿道黏膜破裂出血,患者可表現為尿結石尿血。
3、尿路感染:
若患者長期不注意個人衛生,導致尿道上皮組織受到細菌等病原體侵襲,引起炎癥。炎癥刺激尿道黏膜處小血管破裂,也會導致尿結石尿血。
4、尿路梗阻:
若尿道結石較大,可能會使尿道完全堵塞,導致排尿困難,尿液停留在膀胱內,尿液中的有機物質以及無機物質析出,可形成結石。在排尿時結石可對膀胱造成損傷,導致出血,從而表現為尿血。
5、腎結石:
腎結石是由于晶體物質異常聚積在腎臟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者可表現為腹痛、血尿、尿頻、惡心嘔吐等癥狀,也會引起尿道結石小便出血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褲,避免不潔的性生活。同時還需注意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