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青考慮是藥物因素、外傷、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若是疾病因素所致,應及時就醫。
1、藥物因素:
如果生活中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比如華法林鈉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腸溶膠囊等,其中的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可能會引起皮下淤青。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的減少藥物劑量或更換其他藥物。
2、外傷:
如果局部皮膚受到外傷,在外力的作用下,會使局部的軟組織出現損傷,也會導致皮下的毛細血管破裂,所以會使局部出現腫脹、小面積淤青。患者可以遵醫囑應用三七片、舒筋活血片、跌打丸等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
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
該病會因血小板數量過少,引起皮膚出血、內臟出血、身體多個部位淤青等。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輸注血小板,能夠起到改善作用。
4、再生障礙性貧血:
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患病后會出現貧血、出血感染等現象,也會引起皮下有出血點或大片淤青斑。患者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術治療。
5、白血病:
隨著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積累,會使骨髓正常造血受到抑制,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感染等現象,該病也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引起皮下淤青。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通過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法改善,常見的化學治療藥物有注射用硫酸長春新堿、注射用甲氨蝶呤、注射用鹽酸阿糖胞苷等。
如果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也需要定期復查,以便了解病情的具體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