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 2011 年發布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特別指出:糖皮質激素不能單純以退熱為目的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時使用。
然而臨床實際并非如此,激素退熱使用廣泛,有時是優選的退熱藥,尤其在某些病情復雜或者重癥的病人中。正如激素使用的指導原則所說,使用激素我們需要更多的理由。本文和大家討論的是,什么情況下退熱用激素比用 NSAID 更優。
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間如果出現感染發熱,肌酐可能會隨之明顯升高,這提示感染發熱本身又可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這時候使用「正規軍」NSAID 退熱就十分不妥。
首先, 在藥物性腎損害中,NSAID 是主犯之一。另外,急性腎損傷時,需盡量減少有腎損害藥物的使用。再者,在藥物說明書中,嚴重腎損害的病人明確禁用 NSAID 類藥物。
而糖皮質激素并不導致腎損害,在許多有自身免疫因素參與的腎病中還是主要治療手段。因此,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退熱應該首選激素。
肝功能不全
合并肝功能不全,在復雜重癥的患者中也是很常見的。然而,NSAID 類藥物對肝臟也不怎么「友好」。NSAID 類退熱主力之一,對乙酰氨基酚,是經典的引起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
相反,糖皮質激素無明顯肝損害,甚至在嚴重肝病中使用可能使病人獲益。如 2012 年中國的肝衰竭指南指出,非病毒性肝衰竭是激素應用的適應癥。另外,藥物性肝病的指南也提到使用激素可能獲益。
因此,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退熱應該首選激素。
骨髓抑制
待過血液科的都有這樣的經歷,值班的時候,80% 的工作量在于給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發熱的病人退熱。這時退熱,應該選擇激素,而非 NSAID。
NSAID 在骨髓方面的副作用常被忽略。對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癥及白細胞減少癥(如粒細胞減少);布洛芬可誘致不同程度的各種血液病,如粒細胞缺乏癥、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缺乏癥及致命的全細胞減少癥。藥物說明書明確指出,嚴重骨髓抑制病人禁用 NSAID。
相反,糖皮質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的能力,在部分白血病中還是治療藥物。因此,骨髓抑制患者的退熱,應該首選激素。
合并肝腎功能不全、骨髓抑制時退熱優選糖皮質激素,有比較充分的證據支持。而有些情況,選擇激素雖然缺乏明確證據,但可能更合理,包括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肺部感染。這里遵守的是糖皮質激素使用意見提到的「不單純以退熱使用激素的原則」。以下個人觀點,與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可以謹慎對待。
感染性休克
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提到,在充分的液體復蘇及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基礎上,如血流動力學仍不穩定,推薦使用激素。臨床研究發現,激素可減少血管活性藥物的用量,縮短住院時間,但不影響死亡率。
在感染性休克中退熱,筆者偏向使用激素。首先,指南推薦感染性休克使用激素可能是有獲益的;其次,激素本身有一定的升壓作用,可減少血管活性藥物的用量,可能減少退熱后血流動力學的不穩定;再者,一部分重癥患者(有報道約 20%)有相對的皮質功能不全,合并發熱則進一步加重。
因此,筆者認為,感染性休克選用激素可能更合理。
AECOPD
數年以來 COPD 的 GOLD 指南均推薦:在 COPD 急性加重的時,可全身使用激素(20~80 mg/d,5~7 天),有益于癥狀緩解,縮短住院日,但對死亡率沒有影響。
因此,合并發熱的 COPD 患者,使用激素退熱可能是合理的,同時有緩解氣促等癥狀的作用。
肺炎
激素在肺炎中的應用,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單是從 2012 至今發表的糖皮質激素用于肺炎輔助治療相關的 Meta 分析及綜述的文獻就有 12 篇。
目前認為,激素能縮短肺炎的癥狀時間及住院時間證據是比較充分的,但是否降低死亡率等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臨床試驗中,短期(3~7d)中等劑量使用激素,消化道出血和譫妄等激素常見的副作用較對照組沒有增加。
因此,合并發熱的肺炎患者,使用激素退熱可能是合理的。
筆者個人未在普通肺炎中常規用激素退熱,只在肺炎時肺部干啰音較多時使用。激素輔助治療肺炎是否合理,是仍在爭議的問題。
冠心病
NSAID 類藥物,除了熟知的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消化道出血以外,最近其心血管相關的風險得到空前的重視。
兩項大規模的對照的臨床試驗中發現 NSAID 用于治療 CABG 圍手術 10~14 天的疼痛,心肌梗死和中風的發生率增加 3.4 倍。這提示冠心病、腦梗塞等心血管血栓高風險的人群,短期使用 NSAID 也是有風險的。如需退熱,選擇激素可能更加合理。
總結
1. 合并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骨髓抑制的患者建議使用激素退熱,而不選用 NSAID。
2. 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選用激素有可能優于 NSAID 類。
3. AECOPD 和肺炎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激素退熱。
4. 合并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的情況下,短期使用 NSAID 都可增加血栓事件風險。雖激素亦有相關副作用,但似乎使用激素更合。
這 7 類患者退熱宜用糖皮質激素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糖皮質激素有什么副作用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一般會造成患者出現典型的激素貌、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甚至嚴重的會造成股骨頭壞死。糖皮質激素在很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都會應用到,比如免風濕免疫科的疾病,包括類風濕、類風濕關節炎以及風濕免疫病等,經常會用到糖皮質激素,呼吸科的慢喘支或者是腎病等都會大量的應用到糖皮質激素。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時候一定要在正規的醫院和醫生指導下來使用,患者切忌自行買藥來服用。01:47
-
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有何副作用在我們濕疹的外用上,如果是輕度的濕疹,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弱小的激素,比如尤卓爾丁酸氫化可的松。如果是中度的皮炎濕疹,就是它的皮疹看著要比輕度的濕疹稍微略肥厚一些,我們這時候可以選擇一些糠酸莫米松,或者是曲安耐德、派瑞松這種類型的。如果是慢性的濕疹,皮損都比較肥厚、粗糙,我們要選擇一些強效的鹵米松,這個滲透力量比較強一些。如果醫生都告訴你激素可以停了,但是有的患者還是反復地用,它會首先引起的就是皮膚的萎縮,看到表皮真皮萎縮、變薄。尤其是表現在顏面部,有些女同志用化妝品里含有激素。長期用以后,然后皮膚看到靜脈像樹杈一樣的改變,這就是皮膚的一個萎縮。會引起皮膚的潮紅,就是看著一片的紅斑、潮紅、腫脹。長期地外用糖皮質激素,它會引發這些皮膚血管的一些變性,會導致出血、紫斑。可以看到長期外用以后,就是皮膚發黑,就是色素沉著。有些會引發一些毛囊炎、癬。還有一些傷口的愈合比較困難,愈合比較緩慢。還有一些就是,局部的毛發會有一點增加。02:21
-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具有調節物理代謝,影響各器官系統功能,以及在應激反應中起作用的情況。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蛋白質分解,并促使所生成的氨基酸轉移至肝,加強糖異生,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減少,故可使血糖升高。糖皮質激素對不同部位的脂肪作用不同,使四肢脂肪分解加強,而面部和軀干的脂肪合成增加,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可能出現向中性的肥胖。語音時長 1:11”
-
糖皮質激素分類一,短效的如地松類,可地松,氫化可的松。二,中效為尼松類,藥物有尼松、潑尼松、氫化潑尼松、強的松龍。三,長效為米松類,例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還有以及外用是氟松類,藥物有氟氫可的松,氟氫松。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對抗多種原因引起的炎癥,如物理性損傷、燒傷、創傷、化學性損傷(如酸堿損傷)、生物性損傷(如細菌病毒感染)、免疫性損傷(如各型變態反應)、以及無菌性炎癥(如缺血性的組織損傷)等等。在各種急性炎癥的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減輕炎癥早期的滲出、水腫、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浸潤和吞噬等反應,在炎癥后期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抑制膠原蛋白。語音時長 1:38”
-
糖皮質激素是什么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甾體激素,可用于一般的抗生素或消炎藥所不及的病癥如敗血癥等治療,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抗炎作用,稱其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最早為人們所認識。
-
糖皮質激素有什么作用病情分析:糖皮質激素是一種主要對糖代謝產生影響的激素,具有強力的抗炎作用。此外,糖皮質激素還可用于抗風濕、抗變態反應、抗休克等。意見建議:建議有應用糖皮質激素要求的患者,盡早去正規醫院就診,遵醫囑規律服藥,避免私自調整藥物劑量而影響病情。此外,在服用糖皮質激素期間,要注意規律清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休息,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
-
糖皮質激素抗炎作用:穩定了生物膜,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類致炎物質的釋放,增加了毛細血管的張力,降低了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吞噬細胞的功能,抑制肉芽組織形成。抗免疫作用:抑制淋巴因子所引起的炎癥反應,抑制遲發性過敏反應和異體組織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抗內毒素作用: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力,減少應激刺激引起的緩
-
糖皮質激素作用糖皮質激素的作用一般是具有強有力的抗炎、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等作用。糖皮質激素是一種主要對糖代謝產生影響的激素,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中束狀帶分泌的一種甾體激素,主要為皮質醇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具有抗炎的作用,因為糖皮質激素對機體炎癥感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毛細血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