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膽囊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膽囊良性疾病,絕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發現。B超是檢查膽囊息肉的常用方法,具有簡單、無創等特點。對于沒有癥狀且小于1cm的息肉,在初次發現以后3個月應進行復查,觀察息肉有無變化,沒有明顯增長以后可以每年復查一次,如果息肉增長明顯,應進一步檢查排除惡變;若膽囊息肉直徑大于1厘米,并且有增長趨勢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防發生惡變。手術一般采取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創傷小,恢復較快。但術后早期可能出現失去膽囊功能導致的脂肪不耐受性腹瀉。
膽囊息肉的檢查:
膽囊息肉除位于膽囊頸部附近的以外,很少影響膽囊功能,不會引起膽絞痛等不適。化驗肝功能、腫瘤標記物等無陽性發現。超聲是膽囊息肉的良好檢查手段,多表現為膽囊內的腹壁高回聲結節,病變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膽囊息肉基底部的寬窄、局部膽囊壁有無明顯增厚等表現是鑒別是否癌變的重要因素。對于基底增寬、局部膽囊壁明顯增厚、長徑顯著增長的患者,可進一步行增強CT或MRI等協助診斷。
注意事項:
1、發現膽囊息肉不必恐慌,絕大多數息肉患者可長期無癥狀帶息肉生活。
2、發現膽囊息肉以后也不能太過輕視,對于直徑小于1cm,多次復查增長不明顯的患者可每年復查一次超聲,觀察變化;對于復查時發現存在緩慢增長的患者,應縮短復查間隔,若病變超過1cm,應積極考慮手術治療。
3、膽囊息肉患者應一日三餐按時吃飯,避免不吃早餐等不良行為,飲食注意適當清淡,少食高膽固醇、高脂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