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五行是中國傳統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在中醫以及命理中運用的比較多,五行強調整體觀念,用來說明世間萬物的形成以及其轉化的關系。五行的基本元素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古代哲學家們運用取類比像和推演絡繹法對世間萬物進行概括,對于符合該類元素特性的事物都可以歸類在該類元素中。
五行與顏色的對應:
五行的特性可高度概括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源稼穡。”,顏色也可以概括為五種顏色,即青、赤、黃、白、黑,青色,為綠葉之色,葉為木之末端,故可以將青色歸為木;赤為火色,故赤色可以歸為火一行;黃,可看作為黃土,故黃色為土行;劍光為白,故白色為金行;黑給人一種寒涼的意思,與水給人的感覺相似,故為水行。
五行五色在中醫上的應用:
根據五行和五色的關系在中醫上可運用在對病人的望診上,主要體現在對面色的望診,若此人面色較青,青為肝色,可能此人有肝臟方面的疾病,胃口也不好,且兩脅肋容易脹疼;若面色紅赤,則此人平時可能火氣較旺,或者怕熱,容易出汗,且口氣容易比較重;若面色發黃,黃屬脾土,據中央而營養四方,則此人可能胃口不好,力氣小,肌肉瘦削,四肢細小;若面色發白,白為肺色,則此人可能呼吸功能不好,容易感冒;若面色發黑,黑為腎色,則表明此人腎功能功能可能不好,容易水腫,腰膝酸軟,精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