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美國和歐洲的有關手術統計調查顯示,在接受手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占22% ~35%。上海市曾作的一項腹股溝疝調查顯示,總的腹股溝疝患病率為3. 6‰, 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達11. 3‰。而最后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比例則更高。可以說腹股溝疝這個疾病在我國是一個老年人群的多發疾病。
人體的某些臟器或者組織(多為小腸),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薄弱處或者缺損處進入另一個部位,即成為疝。疝最多發生在腹部,又以腹股溝疝最多,占到所有腹外疝的90%以上。為什么老年人容易發生腹股溝疝呢?這是因為疝的發病特點決定的,腹股溝疝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腹內壓力增高和腹部強度降低。老年人多有慢性咳喘、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疾病,這些疾病致使腹壓長期升高,另外,老年人肌肉萎縮,腹壁薄弱,而腹股溝區更加薄弱,再加上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宮圓韌帶從腹壁穿過,給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所以老年人容易發生腹股溝疝。
只要細心,比較容易發現腹股溝疝,如果腹股溝區(即大腿根部)出現包塊,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勞動時出現,平臥休息時消失,就應該考慮腹股溝疝的可能。腹股溝區墜脹隱痛是常見的不適,如果不治療,疝可能逐漸增大,影響日常生活,有時小腸會墜入疝囊發生嵌頓,可并發急性腹痛、腸梗阻、腸壞死等嚴重后果。
目前許多人對于腹股溝疝的治療存在誤區,認為不會影響生命,所以覺得可治可不治。老年人尤其不愿手術,害怕疼痛、麻醉等。但是,腹股溝疝一旦不能回納,可導致腸梗阻,甚至腸壞死、穿孔,危及生命,死亡率高達15%左右。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受腹股溝疝的困擾,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嚴重并發癥。此外,老年人常伴有多種伴隨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肺心病及老年癡呆癥等。這些疾病不但對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脅,更重要的是給疝的治療帶來嚴重困難和危險。因此對于腹股溝疝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應該積極手術,不能等到疾病嚴重了再行手術,因為早期手術,手術相對容易,時間也較短,而且在多可采用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的局麻進行手術。當然對一些因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暫時無法手術者,也可先行保守治療,等好轉后再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