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原理就是使體內的濕氣慢慢的流出身體,從而達到一個排毒的效果,所以,在進行艾灸的過程中,所排出的水是濕氣。
在進行艾灸的過程中,一般患者大多都是會出水的,這說明體內濕氣重,艾灸出水就意味著體內的濕氣的排出,在排濕氣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水的顏色,若排出的水是無色,說明體內寒濕。若排出的水是黃色的,則說明體內有郁熱。若排出的水是血性的,則說明體內濕毒很盛,必須長期堅持艾灸。
艾灸后具體癥狀也有很多,如若灸后上火,就會表現為口干舌燥、牙齦紅腫、頭暈等,需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秋冬季艾灸更為易于上火。如若灸時出水汽或者是灸后起泡,并且還有水泡和膿泡,則大都是灸到一定程度寒邪外排所致。如若灸時、灸后皮膚奇癢,這種情況說明寒邪在體表,這些都不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