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的治療曾是醫學界的難題之一,全世界的醫務工作者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等方式,其中外科手術治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1. 抗癲癇等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鎮靜劑如氯硝基安定、等對本病在發病初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對于病史較長的患者效果不明顯。而且這些藥物只能暫時控制癥狀、不能根治、這些藥物也有許多不良反應。根據文獻神經營養藥物對面肌痙攣有一定療效、也不能根治、所以不足以推廣使用。
2. 中醫中藥治療。中醫學認為面肌痙攣的發生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外因主要與邪風壅阻脈絡有關;內因則與肝風、心火、脾濕、腎虧、氣血虧虛等有關。臨床治療以平肝熄風、祛風通絡、補氣養血、滋腎柔肝、健脾和健胃為主。還有針灸、耳穴貼敷、掀針、穴位注射等手段。其中針灸治療有一定的療效,但無法根治。
3. 面神經封閉治療(注射肉毒素)。每次注射肉毒素作用時間可達數月,但部分患者會產生耐藥性。間歇性應用A型肉毒桿菌毒素,療效維持存在劑量依賴性,且發病時間越長,痙攣越嚴重療效維持時間越短。多次注射A型肉毒素后常遺留病側面癱、面癱側眼瞼閉合不全、閉合無力、口角下垂等體征。采用適當的肉毒素治療可以推遲手術治療,但不能根治。
4. 外科手術治療方式為顯微血管減壓術。顯微血管減壓術自20世紀60年代應用于臨床治療面肌痙攣以來,這一方法逐步得到了發展完善。臨床實踐證明其治療的有效率在90%-98%,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性好,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經的功能,是目前最直接的根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