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竇性心律失常:
1.竇性心動過速:一般不需特殊治療。祛除誘發因素和針對原發病做相應處理。必要時可應用β受體阻滯藥如美托洛爾,減慢心率。
2.竇性心動過緩:一般無癥狀,也不需治療。病理性心動過緩應針對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如因心率過慢而出現癥狀者則可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但不宜長期使用。癥狀不能緩解者可考慮心臟起搏治療。
3.病態竇房結功能綜合征即病竇綜合征:對于無心動過緩有關供血不足的癥狀病人,不必治療,定期隨訪,對于有癥狀的病人,應用起搏器治療。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征病人應用起搏器后,仍有心動過速癥狀,可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但不可單獨使用,否則加重心動過緩癥狀。
二、異位心律:
1.期前收縮:積極治療病因,消除誘因。如改善心肌供血,控制炎癥,糾正電解質素亂,防止情緒緊張和過度疲勞。對癥治療偶發期前收縮無重要臨床意義,不需特殊治療,亦可用小量鎮靜藥或β受體阻滯藥;對癥狀明顯、呈聯律的期前收縮需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如頻發房性、交界區性期前收縮常選用維拉帕米、β受體阻滯藥等;室性期前收縮常選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等。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縮應立即停用洋地黃,并給予鉀鹽和苯妥英鈉治療。
2.陣發性心動過速:
(1)室上速:發作時間短暫,可自行停止者,不需特殊治療。持續發作幾分鐘以上或原有心臟病病人應采取:①刺激咽部引起嘔吐反射、 Valsalva動作(深吸氣后屏氣,再用力做呼氣動作)、按壓頸動脈實、將面部浸沒于冰水中等。②抗心律失常藥物:首選維拉帕米,其他可選用艾司洛爾、普羅帕酮等藥物。③對于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洋地黃可作首選藥物,毛花苷C靜脈注射。④應用升壓藥物:常用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用藥后效果不佳者可采用食管心房起搏,效果不佳可采用同步直流電復律術。對于癥狀重、發作頻繁、用藥物效果不好的病人,可采用經導管射頻消融術。
(2)室速:無器質性心臟病病人非持續性室速,又無癥狀者,無需治療。持續性發作時治療首選利多卡因靜脈注射,首次劑量為50~100mg,必要時5~10min后重復。發作控制后應繼續用利多卡因靜脈滴注維持24~48h,維持量1~4mg/min防止復發。其他藥物有普羅帕酮、索他洛爾、普魯卡因胺、苯妥英鈉、胺碘酮、溴芐胺等。如應用藥物無效或患者已出現低血壓、休克、心絞痛、充血性心衰、腦血流灌注不足時,可用同步直流電復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