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病是指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以帶有魚腥臭味的稀薄陰道分泌物增多,為主要表現的混合感染。
主要的臨床表現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性交后癥狀加重,分泌物呈魚腥臭味,是厭氧菌產生的胺類物質所致,10%~40%患者無臨床癥狀,陰道檢查見陰道黏膜無明顯出血充血等炎癥情況。
診斷依據符合下列四項中的三項:
1、線索細胞陽性;
2、勻質、稀薄、灰白色陰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陰道壁;
3、陰道分泌物ph值大于4.5;
4、氨試液陽性。
細菌性陰道病是指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以帶有魚腥臭味的稀薄陰道分泌物增多,為主要表現的混合感染。
主要的臨床表現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性交后癥狀加重,分泌物呈魚腥臭味,是厭氧菌產生的胺類物質所致,10%~40%患者無臨床癥狀,陰道檢查見陰道黏膜無明顯出血充血等炎癥情況。
診斷依據符合下列四項中的三項:
1、線索細胞陽性;
2、勻質、稀薄、灰白色陰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陰道壁;
3、陰道分泌物ph值大于4.5;
4、氨試液陽性。
治療原則:
1、選用抗厭氧菌藥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2、全身用藥首選為甲硝唑,400毫克口服,每日兩次,共7日。
3、其次為替硝唑2克,口服每日一次,連服3日或替硝唑一克,口服每日一次,連服5日或克林霉素300毫克,口服,每日兩次,連服7日。
4、局部用藥,甲硝唑陰道泡騰片,200毫克,每晚一次,陰道放置,連用7日。哺乳期以選擇局部用藥為宜。
細菌性陰道病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炎,盆腔炎性疾病及子宮切除后,陰道殘端感染,所以進行宮腔手術操作或子宮切除的患者,即使無癥狀也需要接受治療。細菌性陰道炎能引起絨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產,產后子宮內膜炎,所以有癥狀的妊娠期患者均可接受治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