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天氣炎熱,年輕人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了,燒烤、啤酒輪翻上陣,狂熱的音樂持續到后半夜已成為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態。所以病房住進了幾個“有痔青年”。
查房的時候痛苦的青年經常會問到:醫生,我的痔瘡什么時候手術?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痔瘡?痔瘡都需要手術嗎?
英國人Thomson在1975年提出了痔的近代概念:痔是直腸下端的肛墊出現了病理性肥大。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目前認為內痔(Internal hemorrhoid)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的病理性改變或移位。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混合痔(Mixed hemorrhoid)是內痔和外痔混合體。有幾個關鍵字:痔是血管叢。
教科書上明確的說,不能見痔就治。痔瘡的治療要分度。只有Ⅲ度以上的痔必需手術治療。Ⅲ度以下需根據癥狀,如出血不止、疼痛難以忍受及其他影響正常生活的癥狀才需考慮手術治療。
有痔瘡應該怎么辦?
(1)無癥狀的痔無需治療;
(2)有癥狀的痔重在減輕或消除癥狀,而非根治;
(3)以非手術治療為主,主要包括生活調節,早睡早起,飲食控制,避免煙酒,加強體育鍛煉。還有藥物治療。
特別需提醒注意的是,任何針對痔瘡的治療,都需要包括針對誘發痔瘡發生的其他原因的治療,如腹瀉、便秘、不良排便習慣等,不要少人輕視肛門出血,誤以為是痔瘡,結果被診斷為腸癌,讓醫生評估后基于專業診斷很重要。痔瘡的治療不宜過度,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白塞病合并痔瘡,要盡量避免使用創傷性治療手段。痔瘡治療前建議先完成腸鏡檢查,有效排除其他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