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不是尖銳濕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性傳播疾病;尖銳濕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黏膜增生性改變的性傳播疾病。這兩種疾病均屬于性傳播疾病。
梅毒不是尖銳濕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性傳播疾病;尖銳濕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黏膜增生性改變的性傳播疾病。這兩種疾病均屬于性傳播疾病。
1、性傳播:只是主要傳播途徑,未經治療的患者在感染后的一年內最具傳染性。與一期或二期梅毒患者一次性接觸后,梅毒的受感染率是30%。
2、胎傳:未經治療的梅毒婦女在妊娠中可發生流產、死產、胎兒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兒死亡。尤其是患早期梅毒的孕婦傳染給胎兒的風險更高。
3、血行傳播:接受患者的血液,可直接發生二期梅毒。
4、其他:接觸患者的體液或體液污染的物品可能被傳染。
梅毒可累及多個器官,在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不同。臨床上把梅毒分為三期,
一期梅毒:為皮膚黏膜局部的接種感染,發生于與梅毒患者性交后的2-4周,表現為硬下疳,即感染部位(多為生殖器部位,少數發生在唇、咽、宮頸等部位)的無痛性潰瘍,并有軟骨樣硬度。硬下疳出現后數天至一周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引流淋巴結腫大。硬下疳出現6-8周后,全部患者血清學反應呈陽性。硬下疳不經治療可在3-8周內自然消退。
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體進入血液循環后在體內大量播散,從而出現的全身表現,一般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現后6-8周出現。二期損害一般在4-12周后自行消退。早期可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不適、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流涕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等表現。還可出現皮疹、扁平濕疣、梅毒性脫發、黏膜斑、甲損害等皮膚黏膜表現;骨膜炎、關節炎等骨骼肌肉損害;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眼損害;以及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損害。約25%未經治療或治療不足的梅毒患者可復發,在感染后的1-2年內發生。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約40%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可發生活動性晚期梅毒,累及皮膚、軟組織、骨骼、軟骨、睪丸等非致命的組織與器官,或心血管、神經系統等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和系統,對器官組織產生破壞性損害。
一期、二期梅毒和2年內的潛伏梅毒屬于早期梅毒,三期梅毒屬于晚期梅毒。
梅毒的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應遵醫囑完成治療方案。在3月內接觸過梅毒患者的性伴侶均應接受臨床檢查和血清學檢查,并定期復查,以及時發現并治療梅毒。梅毒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禁止性生活。
梅毒的治療應及時、規范、足量、足療程。約90%早期梅毒患者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治療后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追蹤觀察,避免治療不徹底或再感染的可能。
青霉素是治療各期梅毒的首選藥物。對于早期梅毒可選用普魯卡因青霉素G 80萬u/日,肌肉注射,連續10日;或芐星青霉素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2次。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以下藥物:四環素500mg,每日4次,共15天;紅霉素 500mg,每日4次,共15天;多西環素 100mg,每日2次,共15天;頭孢曲松鈉 250-500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共10日;阿奇霉素500mg,每日一次,口服,共10日。
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病程大于2年的潛伏梅毒。首選青霉素,如普魯卡因青霉素G 80萬u/日,肌肉注射,連續20日;或芐星青霉素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3次。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以下藥物:四環素500mg,每日4次,共30天;紅霉素 500mg,每日4次,共30天;多西環素 100mg,每日2次,共30天。具有心血管梅毒或神經梅毒者,治療方案會有所不同。
對孕婦梅毒患者,早期接受治療可防止胎兒患先天性梅毒的危險。可普魯卡因青霉素G 80萬u/日,肌肉注射,連續10日;分別于妊娠初3個月內和妊娠末3個月內各一療程。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以下藥物:紅霉素 500mg,每日4次,共10天;頭孢曲松鈉 250-500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共10日;阿奇霉素500mg,每日一次,口服,共10日。對疑似患梅毒的孕婦,應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及產前三個月至少各進行一次血清學檢查。 對已經治療的梅毒孕婦所生的嬰兒,應進行臨床及血清學檢查,直至血清學檢查轉陰或維持陰性三個月以上為止。兩歲以上的先天梅毒稱為晚期先天性梅毒,治療方法可以按成人的相應病期進行治療,其用量不超過成人的劑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