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引起的蕁麻疹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膚和毛細血管出現擴張和滲透性增強而引起,可通過局部用藥、口服藥物、家庭護理等方式治療。
1、局部用藥:
如果自身屬于易過敏體質,在食用或接觸過敏原后會導致體內肥大細胞活化,從而對皮膚、毛細血管等部位造成刺激,使其出現擴張和滲透性增強,引起蕁麻疹癥狀。在患病后局部會出現瘙癢、風團等癥狀,可遵醫囑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藥物治療,可有效的達到抗炎、止癢的作用。
2、口服藥物:
對于過敏引起的蕁麻疹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鹽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治療,可有效的阻斷過敏原,達到鎮靜、止癢的效果。
3、家庭護理:
在治療期間應注意局部皮膚的衛生和清潔,避免搔抓,以免導致皮膚破潰引發感染情況。而且如果出現了惡心、呼吸困難等病癥,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治療。
平時應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流通,而且避免進食雞蛋、花生、牛奶等易過敏的食物,以免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