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一般情況下積極的配合醫生是好治的,但如果治療延誤可能不好治。
小兒疳積是小兒時期,尤其是1~5歲兒童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屬于中醫病癥的范疇,通常是由于喂養不當、多種疾病的因素、先天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導致脾胃受損而引起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如果小兒出現厭食或長期食欲差,不喜歡進食,有明顯消瘦的情況或者小兒出現食積以不想進食、腹脹、噯氣、口中異味、大便酸臭或便秘以及形體消瘦的癥狀時,家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服用藥物,幫助治療,如健脾消疳丸、醒脾養兒顆粒、小兒化食丸等幫助調理;也可以通過針灸的方式幫助改善,采用毫針針刺或艾灸熏熨中脘、足三里、肝俞、四縫等穴位,伴隨其他癥狀者,辨證取穴,同時也可以搭配小兒推拿,主要是沿脾經循行進行按摩,揉中脘、陰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摩腹,推脊,捏脊,也可以幫助輔助治療,如果家長在小兒出現癥狀時,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絕大數患兒可得到治愈,僅少數重癥或治療不及時導致癥狀嚴重的患兒,預后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