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介入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有發熱、腹痛、肝功能一過性損害、穿刺部位水腫、消化道反應等。
肝介入術是肝臟疾病的一種微創治療方法,是肝動脈栓塞化療的一種。肝介入術是指在CT或超聲等影像手段的引導下,將導絲和導管從下肢股動脈穿刺進入血管,然后順著血管直達栓塞部位,將化療藥物和硬化劑注入相應的血管,接著拔出導管,加壓包扎股動脈穿刺口的一種治療方法。肝介入術的目的是栓塞供應腫瘤的血管,中斷腫瘤的血液供應,從而延緩腫瘤的生長。同時將化療藥物注入腫瘤部位,達到局部治療的目的。
肝介入術后的并發癥有:腫瘤組織因治療而壞死,機體吸收壞死物質而出現吸收熱導致的發熱;由于術后肝臟局部腫脹,導致肝包膜緊張,或直接受化療藥物刺激而出現的腹痛;肝動脈栓塞后,正常肝臟供血減少,導致部分肝臟出現缺血性壞死;因操作不當或術后壓迫所致的穿刺部位水腫;由化療藥物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