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被割開,并不像人們想象得那樣致命,有時候還是救命的方法。頸動脈或頸靜脈損傷往往才是致死的原因。脊神經(jīng)受頸椎保護,被銳器損傷的幾率小,但一旦受損,可立即癱瘓或致命。
某天值班,早上7點多鐘由急救車送來一個外傷病人,脖子正面整整齊齊一道橫行的刀傷口,很長很深,軟組織翻在外面,帶有大量血凝塊,但沒有持續(xù)的出血,人還有意識,隨后而來的還有警察。
原來此傷者是某廠值夜班門衛(wèi),遭遇了小偷襲擊,不知道已經(jīng)過了多少個小時,直到早上有人到廠里上班他才被人發(fā)現(xiàn)。當時搶救一陣忙亂,事后就開始感嘆此人命大,同時又跟學生開玩笑吐槽:這小偷一定是電影看多了。
我們從小到大看了多年的影視劇,好多鏡頭,套路基本都很類似。比如古裝戲,無論是自殺還是殺人,一把長劍橫在脖子前,用力一抹,立即喪命;再比如戰(zhàn)爭劇,偷襲暗殺,從背后勒住脖子,匕首從正面一抹,人立即倒下。
抹脖子的致死效率真的如此之高嗎?我們不妨先看看脖子這塊都有些什么重要器官。
氣管
脖子正中就是氣管,離表皮很近,用手輕易就能摸到,刀割傷首先傷到的就是這個部位。許多人都有一個誤解,感覺氣管被割開,人就“斷氣”了。其實恰恰相反,割開氣管不僅不會要命,有時候會成為我們救命的必要手段。
比如氣管內(nèi)不慎進入了異物或者喉頭水腫,造成氣道阻塞,如果救治不及時有可能窒息死亡。這個時候氣管切開就成了救命的手段。插入氣管套管,相當于建立了另外一個呼吸通路,為進一步救治病人贏得了時間。許多重癥病人長時間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也是用的這種通路。
甲狀腺
甲狀腺主要位于氣管的兩側(cè),在氣管的正前方有一個狹窄的連接處。甲狀腺是一個內(nèi)分泌器官,它如果損傷,不會馬上產(chǎn)生致命的危險。我們只要想一想某些疾病,比如甲亢患者,一些是可以切除部分甲狀腺的,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不過甲狀腺血流供應豐富,損傷以后如果出血較多較快,很容易堵塞氣管造成窒息。
頸動脈和頸靜脈
頸部動脈和靜脈都分布在兩側(cè),兩邊是對稱的。如果刀是斜著割過來則極有可能傷到動脈或靜脈血管。
頸靜脈如果破裂,雖然失血量會比較大,有可能會失血休克死亡,但肯定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會立刻斃命。
頸動脈如果被割破,血流會呈噴射狀,甚至可以看到噴射隨著心臟的搏動而變化。這時失血速度要快得多,但是要等到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也不是幾秒鐘內(nèi)的事。不過一側(cè)的頸動脈血流供應突然中斷,大腦供血驟然減少,出現(xiàn)暈厥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頸部血管如果和氣管同時被割破,大量的血液有可能涌入氣管內(nèi)引起窒息。這樣致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因此頸部刀傷最致命的莫過于損傷到側(cè)面的血管。前面的那位患者之所以會感嘆他的命大,就是因為他的刀傷恰好在正中,離兩側(cè)的血管都只差一點點。
頸椎和脊髓神經(jīng)
脊髓神經(jīng)是整個頸部最脆弱,但是又最重要的組織了。但是好在有頸椎骨的保護,一般的刀傷還不至于傷到這個部位。脊髓神經(jīng)受損多是受到暴力作用,比如高空跌落、車禍等等。
頸部脊髓神經(jīng)損傷,輕的會立即高位截癱,重的可能直接導致死亡。從這個角度說,影視劇里被人扭斷脖子,立即倒下,這點還是有可信度的。
到這里應該講完了。但是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某天,一個同事在郊外旅游,碰到一個兒童出現(xiàn)氣道異物窒息,立刻上前幫忙。醫(yī)院太遠,只能現(xiàn)場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但沒看到什么效果,眼看那個兒童面色青紫越來越厲害,意識也在變模糊。
每一個從醫(yī)學院畢業(yè)的醫(yī)生都應該聽老師講過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找一把小刀、注射器針頭、或者任何尖銳的物品,從氣管上方的環(huán)甲膜刺破,就可以立即讓患者呼吸到空氣。
這位同事當然也知道,但是他猶豫了,不敢去做。在脖子上割一刀,人就是救回來了,會不會因為“破相”而扯皮,人要是沒救回來會不會說是脖子被割導致的?……
好在“海姆立克法”最終還是起效了,這個孩子非常幸運地得救了。但是類似場景萬一再出現(xiàn)呢?
只有更多的人掌握了一些基本醫(yī)療常識,能夠理解醫(yī)生的工作。我們才有可能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放開手腳、大膽地去救治病人,這也是我今天給大家做科普的意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