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簡稱腎炎,是腎小球受損后表現出的一系列癥狀與指標異常。其準確指標主要包括尿常規檢查異常、腎功能減退以及腎臟病理改變。尿檢中常發現蛋白尿、血尿,伴隨水腫和高血壓等臨床表現;腎功能檢查可見血肌酐、尿素氮上升;腎臟病理檢查則可發現腎小球內炎癥細胞浸潤、基底膜增厚等特征性病變。
針對腎小球腎炎的治療,需綜合考慮病情嚴重程度和個體差異,采取以下措施:
1、一般治療:患者需充分休息,限制鹽分攝入,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對于高血壓和水腫癥狀,可采用利尿劑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進行對癥治療。
2、藥物治療:
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用于控制腎小球內免疫反應,減輕炎癥損傷。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有助于緩解急性炎癥。
3、并發癥處理:針對可能出現的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危象等并發癥,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透析、緊急降壓等。
4、定期監測:定期監測腎功能、尿常規等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是確保治療效果的關鍵。
5、生活調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過度勞累,預防感染,合理飲食,保持良好心態,以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腎小球腎炎的診療需結合多項準確指標,采取綜合治療措施,以期達到最佳療效。